前两天和几个朋友吃饭,我带了两瓶霞多丽干白,让服务员找个冰桶,把酒放进去冰一下,服务员找了半天,说没找到,我说那就放你们冰箱里,冰半个小时再拿过来。
其中有个朋友没怎么喝过葡萄酒,他看我跟服务员折腾了半天,忍不住说,你们喝葡萄酒的就是太讲究,还非得冰着喝,直接喝不行吗?
我说,可以,不过现在天气太热,白葡萄酒冰一下更好喝。我建议他对比一下,就留了一瓶在桌上,另外一瓶让服务员拿走放冰箱。
倒好酒后,我让朋友试着闻香,他说,嗯,闻到酒精了。我也闻到了很明显的酒精味,因为温度实在太高。餐厅生意好,我们又到的晚,只能挤在一个空调吹不到的小角落里,还没开始吃我就已经出了一身汗。
他喝了几口说,嗯,有点酸。确实酸度有点高,酒精压住了果味和其他更复杂的味道,只能隐约喝到一些愉快的味道。
朋友说,你看,我不喜欢喝葡萄酒,尤其是干白,就是因为太酸。
是真的酸,我完全没办法反驳。
过了会儿,服务员把冰箱里那瓶酒拿上来,我让朋友再试试这个。他喝了一口,看看瓶子说,我去,这个味道怎么变了,是同一款吗?
冰镇以后,酒精的气味弱了很多,可以闻到很明显的烘烤过的橡木桶香气,喝起来果味浓郁,完全不觉得酸。关键是,我们全程都是一边流汗一边吃饭,冰凉的口感简直太爽了,我朋友像喝冰啤一样,一口气喝了两杯。
他说完全没想到冰过以后,口感会这么不同,和他以前喝过的白葡萄酒都不一样,虽然他也没喝过多少。我问他喝之前有没有冰过,他说从来没有,不知道有那么多讲究,不过今天真是刷新了他对葡萄酒的认识,原来有的干白,一点也不酸。
饮用方式不正确让酒不在状态
所以我朋友不喜欢喝葡萄酒,觉得每次喝到的酒都让他失望,不是因为喝的都是差酒,而是没有喝到状态好的酒。葡萄酒是很神奇的,就像一个姑娘,你非要在她肚子痛的时候找她,她当然不能把的一面展示给你。
酒也是有状态的,温度、醒酒都有可能影响它的状态,让它无法呈现的香气和口感。所以很好的一瓶酒,可能因为饮用不当,表现得相当平庸。
对价格的错误理解
我身边还有几个不喝葡萄酒的朋友,我也问过他们原因。其中惨的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
我这个同事其实一开始对葡萄酒挺有兴趣的,没事的时候自己还要小酌两杯。和朋友吃饭,也经常买酒带过去。但是,他有一个成见,觉得100块钱以下的酒,都不好。他觉得葡萄酒作为舶来品,又这么高雅,肯定便宜不了,从国外那么远的地方运输过来,还有那么高的税,100块钱怎么买得到,太不现实了。
他不知道在欧洲超市里,2欧元就能买到不错的餐酒。
所以,我这个同事在网上或者超市买酒,从来不买300块以下的,必须要价格在300以上的,他才觉得这个酒是真的,而不是在国内灌装的、兑的水的,是实实在在的原瓶进口,品质有。
除了这位前同事,我还有好几个朋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怎么喝葡萄酒,觉得太贵,性价比超低,他们普遍都觉得200以内买不到好酒。
我这个同事对葡萄酒彻底失望是因为他在买酒期间发生了一些很崩溃的事情。有一次,他在一个电商网站上选了一款价格500以上的酒,介绍说是什么意大利名庄,他带着这瓶酒去一个商务饭局,拿出来喝的时候,还跟人家简单说了几句,说这是好酒,酒庄很有名。
结果那个酒特别难喝,有一股很奇怪的中药味,简直喝不下去。刚好饭桌上有一个从欧洲回来,还比较懂酒的人,拿过去看了一眼,说这个酒庄他不认识,酒也只是餐酒级别,不过又说意大利有很多餐酒也很贵的,他知道一个国外的网站,马上查一下。
然后查了半天,说,网络不好没查到,就直接把那个网站推荐给了我同事,让他回家自己查。我同事根本按耐不住,趁着上厕所的功夫,就拿出手机开始查,结果发现这款酒在国外只卖5欧元,根本不是名庄酒。饭桌上朋友是给他留面子,故意说的网络不好。
诸如此类的事情经历了两三次,几次买的酒都难喝的不行。,同事彻底失去了信心,他觉得喝葡萄酒这件事已经从享受变成了自虐,之后基本不买葡萄酒,改成喝精酿啤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