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对拉菲早的纪录可追溯至公元1234年。在法国南部方言中“la hite”意为“山丘”,“拉菲”因而得名。17世纪塞居尔家族的到来,成为了拉菲发展为伟大葡萄种植园的发端……
770年的辉煌
18世纪初,拉菲古堡的酒打入伦敦市场,与参加拍卖的其它法国酒被伦敦官方公报取名为“新法国葡萄酒”。自1732起,英国首相罗伯特·沃波尔每三个月就要购买一个橡木桶的拉菲!
而在法国,执掌拉菲的塞居尔侯爵因常年潜心于酿造葡萄酒,在黎塞留元帅的力荐下被路易十五封为“葡萄王子”, 而被元帅形容为“可与奥林匹斯山上众神饮用的玉液琼浆相媲美”的拉菲佳酿也荣升为“国王之酒”。
1785年,一本题为“拉菲领主”的匿名回忆录中赞美拉菲是“世上美的葡萄园”。然而彼时继承拉菲庄园的塞居尔伯爵却因负债累累被迫出卖了拉菲葡萄园。此后拉菲经历了家族回购、作为国家没收财产拍卖、东山再起,以及在荷兰、英国商人手中辗转反复、几番沉浮。
1855年,为在巴黎举办的世界万国博览会而制定的分级制度,作为官方标准确立了拉菲的“一等”地位,并为梅多克开创一个的繁荣时代。
罗斯柴尔德家族让她重获新生
1868年8月8日,詹姆斯·罗斯柴尔德男爵在公众拍卖会上购得此堡,随1855年分级制度开始的梅多克“黄金时代”自罗斯柴尔德家族入主拉菲后持续了15年。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噩梦——根瘤蚜虫害、霜霉病、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等问题使酒庄命运跌至谷底。1945年底,在埃利男爵的主持下,一系列重建工作在葡萄园和酒窖内展开,同时对管理人员彻底重组。1955年的特好年份被视做复兴标志。60年代则是真正复苏成长的时代。
1973-1976年的波尔多危机过后,拉菲古堡由埃利男爵的侄子埃里克男爵主掌。为追求品质,他积极推动酒庄技术力量的建设,并通过购买法国其它地区酒庄以及国外葡萄园而成功扩大了发展空间。八十和九十年代好酒迭出,价格更是创下新纪录。